首页 > 女生小说 > 大明权臣: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> 第267章 海瑞的审案

第267章 海瑞的审案(1/2)

目录

那四个太监如蒙大赦,便是再想表现自己,此时也不想继续扇风了。

突然随行太监走了进来,露出了一副忧心忡忡的表情。

杨金水看见他的反应,就知道他有要事禀报,于是挥了挥手说道:“你们都退下吧!”

高矮胖瘦四个太监,也是很有眼力见,抱了抱拳便退下去了。

在屋内仅剩随行太监和杨金水两人的时候,那随行太监这才说道:

“那个淳安知县海瑞,跑到牢里去提审郑必昌、何茂才了!”

“审就审了呗!就这事,也需要这般着急过来禀报?”杨金水不以为意的瞥了他一眼。

随行太监又焦急地补充道:“我的公公啊,他是一个人过去的!”

“一个人又……”杨金水话没说完,突然愣住了,猛然问道:“他是一个人过去的?王钦差如何说的?”

随行太监头埋的更低了:“就是王钦差派人过来告知。王钦差说,海瑞今日戌时才刚到的驿站,连他的面都没见,子时就跑到牢里,去提审犯人了。”

杨金水有些气愤的说道:“这王远想做什么?之前卖作坊的时候便让咱家顶在前面,如今这事又想叫咱家出头?他难不成一点不管?”

“王钦差说,海知县也是审案的官员,他并无权利制止海知县。”随行太监在一旁弱弱的说道。

杨金水笑了,翻着白眼冷笑:“好的很呐!咱家在前头顶着,将骂名全部担下来。现在又找了个人来这挑老底,这是既想办事又不想担责啊,呵呵……”

随行太监这下,是彻底不敢接话了,看着鞋尖一动不动。

“走,大家既然知道此事,那便要在旁边盯着,也是为了老祖宗、为了皇爷盯着。”杨金水猛地撑起身子,翻身下地,赤着脚就跑了出去:

“你叫人赶紧去找锦衣卫那四个兄弟,让他们一块去臬司衙门大牢里!

呵,说不准也不用你去叫,那王钦差恐怕已经派人叫过了!”

“鞋子,干爹,你老将鞋子穿上再走,外面的路可不平呐!”随行太监见着杨金水没穿鞋,连忙提起两只布鞋,便追了上去。

~~~~~

臬司衙门。

当初郑必昌、何茂才两人,在布政司衙门暂且关押。

第二日将其余官员都下狱后,便将这二人也一同带了过来。毕竟臬司衙门就有现成的大牢,在这里面审问也是应有之事。

这臬司衙门和普通地方衙门的大牢有所不同,它更像是中央的大理寺和天牢。

大牢内有专门的提审室,都是明暗两个房间。提审犯人就在外面的明处,记录口供的人则在一墙之隔的暗处。

至于为什么这样,可能是因为犯人看见没人记录,往往会把原本不愿意说的话,在不经意间说出来。

效果怎么样我也不知道,不过看直到现在还是这样使用,也能猜测效果应当是不错的。

海瑞身上带着圣旨,再加上王允提前打个招呼,一路上自然是畅通无阻。

此时已经在提审房坐下了,另有差人前去牢房,将郑必昌、何茂才提过来。

最先审问的是郑必昌,他浑身带着镣铐,叮叮当当的拖着行动,被一个狱卒领了进来。

这时海瑞也正好寻声望去,两人的目光便对上了。

郑必昌的眼中,已经没有当时作为布政使的那种居高临下。不过也没有一般罪臣的惶恐和祈求,只是平静的望着海瑞。

海瑞本是一个极为锋锐之人,不过此时目光中,没有了以往见面时的桀骜和对抗。

郑必昌一看见这种目光,再看到周围的审问官员,眼前便亮了一下。

海瑞冲着那个狱卒说道:“先给他搬把椅子吧!如今可还没有定罪呢!”

那狱卒不敢耽搁,连忙将提审官员坐的那一排凳子中,搬了一个给郑必昌。

海瑞看见提审案桌,对面那把孤零零的椅子,皱了皱眉头又说道:

“你把这把椅子搬到那边去,靠着墙摆,再搬把椅子到对面放着。”

狱卒立刻就明白了海瑞的意思,连忙将两把椅子,在墙边摆好了。

“嗯,你们先退下吧,把门也关上。”海瑞看事情已经处理完了,便将屋内的其余人都喊了出去。

然后这才看着郑必昌,伸手向着墙边的椅子一伸:“坐吧!我们先坐着说!”

郑必昌看了看海瑞,并没有拒绝,而是靠墙坐了下去。

海瑞也很快在郑必昌对面坐了下来,两人之间也就相隔了三四步罢了,甚至能看到对方的发丝。

郑必昌是嘉靖二十一年的进士,如今已经过了二十年。从翰林院庶吉士外放知县,而后升知州知府。

干了几十年,依靠投靠了严世藩,才能青云直上,当上了如今的封疆大吏。

官场什么规矩?什么隐秘?是他不知晓的?

如今虽然说罪名还没定下,但是这般大的举动,而且直接将他下狱了,他也知道他的未来一片灰暗。

这时候落难了,本以为会被先前瞧不起的海瑞,狠狠的羞辱一番。

可是没想到,先前他还是布政使的时候,就敢和他对峙的海瑞。如今在他落难后,竟然反而彬彬有礼了起来。

虽然不清楚海瑞,这是想做些什么?但是坐在那里也不自然了起来!

没等郑必昌说些什么,海瑞就先声夺人:“你如今虽没定下罪名,但是毕竟被关押了起来,我也不能继续以职务相称。

你是进士,我只是举人,也不能以学识相称。

而你罪名还没定下,官职在吏部还是挂着的,我作为下官,也不好直呼你的名字!

听完海瑞的话后,郑必昌只感觉到,一股堂堂正正的浩然之气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