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6章(2/2)
却听沈江霖继续道:“这一万块三等皂,是用来提纯手艺人,压缩试验成本的,而且一万块太少了,至少要累积到十万块,再包船销往南北直隶,才不枉跑这一趟。再有,我们的售卖顺序和制作顺序是要相反的,一等、二等皂先卖,三等皂等一二等卖出了名气了,才能去卖。”
风尚的流行,从来都是自上而下的,而在这个年代,最代表流行风尚的人,自然是皇室宗亲、达官显贵。
而沈江霖不才,正好在这方面颇有人脉。
这个香皂,一定要一开始就往高端走,再铺向普通百姓,而不是先用低廉的价格销售给普通百姓,再高价卖显贵,顺序是一定不能搞错的。
这些投了钱的人,兴致勃勃地来,愁眉苦脸地回。
沈大人虽然都和他们说了个明白,但是这这这,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这般做生意的啊!
到时候压了这么多的货,万一销不掉那可怎么好啊!
当时投钱的时候,大家想的都是利益动人心,一算里面的差价,这心就开始砰砰砰跳了,觉得有大把大把的银子往他们这边涌来。
但是现在被这位沈知县这么一折腾,他们竟然有一种祸福难料之感,难怪这个沈知县一开口就是五十万两的天文数字,照他这样折腾法,这五十万两竟还不知道够不够他折腾的。
县衙的告示三天两头就要换一张,原本门庭冷落的县衙大门口,如今成了全县百姓最喜欢蹲守的地方,因为在这里,总是充满了许许多多的机会。
继上次的招工之后,县衙又放出了五百名额招工,大家早就打听过了到那个香皂坊究竟要做什么事情,竟是要比种地轻松许多,还能拿不错的月银,这在河阳县百姓眼中,已经成了香饽饽工种了;若是进不了香皂作坊也不要紧,县衙又开始招花匠种花、招药农种草药!
一万亩的地,拢共要招一千人哩!
而且竟也不是和普通种地似的,要交税交粮食,他们只要将花卉草药种好就行,同样是每个月发放月银,这个月银是比较低的,每个月只得三百文,但是收成之后,一半是自己的,一半是县衙的!
而县衙是承诺,会全部收购这些花卉和草药的,包括耕地用的牛、农具、水桶、肥料等等,都由县衙提供!
他们只要出人、出力气,若有人能给到增产增收的好主意,还另外会有奖金,这实在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差事!
像潘狗子一家人,他们一家五口原本是县城里最穷的那种人家,潘狗子和他婆娘一共生了三个儿子,如今最小的儿子都十五,最大的儿子二十,却都是光棍,因为潘狗子经常游手好闲、偷东家、骗西家,有时候还会到外头去骗点外乡人钱财,仗着自己家里有三个儿子,就能和人家干仗。
当然,也有失利的时候,被人打的头破血流也是常有的事情。
但是潘狗子不在乎,如果不靠这些,他们一家五口人吃什么喝什么良心道德这种东西,早就在日复一日的挨饿之中丢到爪哇国去了,只要能吃饱,什么都好说。
潘狗子这样的人,消息是最灵通的,之前的工厂招工他也去了,但是他名声不好,被邻居举报后刷了下来,让他耿耿于怀许久,现在说要种花养草,他倒是来劲了,他婆娘平时最喜欢的就是养花弄草,连忙就拖家带口去报名。
潘狗子早就算过了,一个人一个月三百文,他们一家人一个月就是一两半的银子,已经够他们一家五口吃饱了,若是能多种出点县衙要的什么玫瑰、山茶、茉莉花,那他们还能再收获一笔银子,说不定过年时候的新衣服都有了呢!
整个河阳县,都陷入了空前的忙碌之中。
有去种花卉草药的,有进香皂坊当工人的,有去修香皂坊的房子的,房子修好又将河阳县的路也修了一修,总之原本闲散的劳动力,一瞬间全部被清空,之前还经常有些治安问题、坑蒙拐骗之流,如今全部消失一空,所有人脑子里都只剩下两个字:搞钱!
就在这样的高速运作之下,三个月一晃而过,而这个时候,沈江霖的库存中,已经有了一等香皂五千块,二等香皂一万两千块,三等香皂八万六千块。
当然,他的第一批货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发出去了,一等香皂发了五百块,二等香皂发了一千块,此时刚刚被沈江云收到。
除了这一千五百块香皂外,沈江云还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。
读完这封信后,沈江云忍不住笑着将信拿给了钟扶黎看:“看来这回,可是要夫人先出马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