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小说 > 大明权臣: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> 第357章 嘉靖来信

第357章 嘉靖来信(2/2)

目录

既已了解嘉靖写这封信的背景,其意图便不难揣测。

和王远之前所想一样,嘉靖并非真的想念他才写信,而是想让他出面搞定此事。

啧~我在陛下眼中就这般像个谄媚小人吗?这种事竟也来找我!

呵呵,不得不说,陛下看人可真“准”!

王远想通之后,当即开始思索解决之法。

断然不能简单粗暴地,直接提议修建嘉靖想要的两宫两观。否则他一世清名可就毁于一旦,日后嘉靖死了就该开始清算了。

有了!

王远立刻唤来余有丁,此事干系重大,其他人都不便透露。唯有余有丁办事,他才放心。

“学生见过老师!”余有丁进了书房,满脸谄媚地恭敬行了一礼。

王远神色温和,指了指边上的座椅,说道:“丙仲,坐下说!你先看看这封信件,可能瞧出些门道?”

等余有丁坐下后,王远便将手上的信件递了过去,打算考较考较这个徒弟眼光如何。

余有丁颇为紧张地瞧了一眼信件上的名字,心中一阵发怵,但还是硬着头皮看了下去。

不过反复看了两三遍,依然毫无头绪。

他越看越心慌,脑门上的汗水也越来越多,难不成自己愚笨至此?

这封信上,分明写的都是些普通的关怀之语。

王远瞧出自家弟子没看出门道,又找出先前自己看到的那份邸报,递了过去:

“你再看看这个消息,可能联想到什么?”

余有丁一脸茫然,这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,如何能联系到一起?

心中暗自感慨,果然伴君如伴虎,连老虎的心思都捉摸不透,那可真是活该被吃。

良久,余有丁才犹犹豫豫地问道:“大人,陛下可是想让您写信劝劝首辅?”

“这怎么可能?”王远眉头一皱,神色冷峻:“我家师祖的脾性最为刚硬,从前严党把持朝政之时,他才暂且隐忍。

如今他手握大权,又岂会再唯唯诺诺。本官的劝解必定无用,反而会与师祖心生嫌隙!”

王远摇了摇头,随后便将自己的猜测,一股脑说了出来。

余有丁越听越吃惊,刚才他也只是胡乱猜测一个,没想到真实情况竟是这般复杂。

两则如此不起眼的消息,还真能牵扯到一块。

随后余有丁脸色变得苍白,等王远说完,战战兢兢地问道:

“老师,不如就当作没看出来吧,否则老师您一旦写了奏折,恐怕一身清名便没了。”

王远神色坚定,目光如炬,摇了摇头说道:

“你还是不明白,官员升迁,最重要的并非功绩,而是圣眷!

张璁得了圣眷,短短八年时间,便从小小的观政进士,一路高升成为内阁首辅。

而若为师做成了这件事情,便有了圣眷加身,往后升官也就顺理成章!

正所谓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!

你乃为师之腹心,为师若身居高位,自会缺少心腹手下,除了你还有谁更合适?”

余有丁听后,顿时激动不已,自己不顾旁人眼光,拜了比自己还小四岁的王远为师,没想到好处来得这般快。

原本还担心王远因年纪尚轻,还需沉淀几年,自己都做好坐冷板凳的准备了。

谁知如今竟有这般好事,若是王远得了圣眷,再加上此番盐政改革立下的功劳,升职是必然之事。

而现在王远就已经是正五品的户部郎中,若再升职,那便是四品大员了!这距离九卿可就只差一步之遥!

而他作为王远的徒弟,在王远手下无人可用之时,自然会得到大力提拔。

“老师,我明白了。那该如何去做?请老师示下!”余有丁满脸讨好地说道。

“如今七大盐场之灶丁,应已全部登记在册,有丁几何?”王远并未说出自己的办法,而是问了这么一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。

余有丁没有丝毫迟疑,立刻将自己记住的数据,一一汇报出来:“长芦盐场有丁七万两千口、山东盐场有丁三万四千口、两淮盐场有丁十五万三千口……七大盐场合计丁四十一万口。”

“嗯,如今盐场改革之事十分顺利,本官在改革之前,便已然说过,若是改革顺利便有赏赐。

如今该是兑现的时候了,每丁赏银十二两!

若是那些灶丁每人都愿意献出十两银子,这便是四百多万两银子了,料想这些应是够了!”

余有丁彻底惊呆了,还能这般操作?

“老师,若是拿出五百多万两银子用于赏赐灶户,恐怕朝廷那边说不过去呐!”余有丁小心翼翼地说道。

王远无所谓地摆了摆手:“百姓还不信任朝廷低价盐能持续多长时间,所以这段时间便买得勤了些。

仅仅这三个月的时间,盐场便已存下五百万两银子。料想到了年底,应是有一千余万两银子。

拿出一半获利,用于赏赐。

此举方可彻底让灶丁从先前的泥潭中爬出,而这也更是对于灶丁的赏赐,有何不可?

更何况此举的对错,岂是你我能评判的?”

王远最后这句意味深长的话,让余有丁彻底领悟了其中深意。

“老师,那我这就去办!”余有丁连忙说道。

“不急!”王远摇了摇头,又递出去一份清单:

“你若直接将银子送入京师,那岂非让陛下为难,既然做了,那便要做到完美。

这份清单是为师从前在翰林院抄录的,乃是当初修建万寿宫时,工部报上来的。

为师计算了一下,若是将金丝楠木替换成辽东大木,这四百多万两银子,修好陛下想要的两宫两观,应是足够的。

你去负责采买之事!务必做到万无一失,这些可都是百姓对陛下爱戴的象征。

若是有人贪了一毫一厘,恐怕好事就成了坏事。”

余有丁神色一肃,自然清楚这是王远在敲打他。

看着清单上甚至连产地和价格都有标明,他深知只要王远盯着,此事绝对不可能出现贪墨的情况。

“是,老师!弟子会管好手下之人的手脚!”

王远挥了挥手:“去吧!”

等人走完后,王远铺开了一份宣纸,提笔写道:【……辖下灶丁,皆感陛下天恩浩荡,自愿献出纹银……】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