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2章 王远的‘徙木立信’(1/2)
远处的吴氏船队,突然升起信号旗,七盏红旗笼次第亮起。
——那是海商盟主的召集令。
“九叔,备船。”林朝曦将信件塞进怀里,火铳枪口指向官船:
“告诉周千户,福建的私盐,只卖给识货的人。至于朝廷的盐法……
让他们先学会走山路再说!我林家这上千好手,也不是吃闲饭的!”
他突然笑出声,震得桅杆上的海鸟,扑棱棱飞起。
~~~~~
半个月后。
长芦盐场,晨雾初散。
塘沽疃盐运司公所,新刷的桐油,显的是那般焕然一新。
后院书房,王远坐在大案后,看着八百里加急,送回来的《盐政改制疏》。
上面的朱批赫然在目:“着即施行,违者立斩。”
王远笑了,虽然早知是这样。但是朝廷的意思一日不下来,王远便不敢大刀阔斧的改。
加急奏折,是好消息立刻问道:
“大人,可是好消息?下官这就去将李大人他们叫过来?”
“表哥,这里又没有外人在,你何须这般见外?”
表哥却是固执的摇了摇头:
“大人,我此次会试不第,今后也没什么科举的想法了。
你能念着亲戚关系,拉我一把,我已经十分欣喜了。怎可再仗着亲戚关系,得寸进尺?”
“表哥,你毕竟没有功名在身,却是只好委屈表哥,暂且担任从九品户部司务的职务。
不过待改革结束,不说从七品的经历司经历。但我为表哥谋个八品的肥缺,是没问题的!”
有升职的机会他哪会不在意呢?虽然强忍着欣喜,但王远也能看出他眼神透露的激动。
笑了笑,毕竟是自家表哥,两家以往关系也还不错,动动手的事情何乐而不为?
“对了,不用叫他们过来,我去外面的值房吧。这个时辰,他们应当都已经到齐了。”
………
值房还是原先的值房,不过却是被王远改造了一番。
将自己、林世章、朱时泰、李四年、还有小太监陈矩,都拉到这里一块工作。
值房的上首放了一个办公大案,这里无疑就是王远的办公场所。
左下角也摆了个案几,这里是林士章工作的地方。
右边一大块地方则摆了个沙盘,这里是朱时泰工作的地方。
不过在这里,他也就是将布防情况,在沙盘上摆出来而已,真正工作还是在城中临时军营里。
而左边靠门的地方,摆了个案几和书架,锦衣卫的各种情报都放在这里,主要方便王远等人查看。
至于最后一个陈矩,并没有工作的正常,他的工作也就是偶尔过来转转,监视众人的工作。
当然这个值房,平常只有王远和林士章两人,其余人都各有各自的专门场所。
……
户部主事林士章的算盘珠子噼啪作响,震得案头摆着的《长芦盐场清册》簌簌抖动。
朱时泰的京营旗牌官,在沙盘上插满蓝色令旗,那是新设的十二处盐防哨卡。
陈矩和李四年则在角落坐着。
王远进来就看见这样的场景,边走边说道:
“今日怎地来的这般齐全?小国公,平日本官不相邀,你都绝不过来的!”
朱时泰靠在沙盘上笑道:
“今早八百里加急,那么大的动静,我们怎可能听不见?景行这不是明知故问吗?”
王远从袖中取出了奏折,先是递给下首的林士章:
“陛下同意了,只待周教头那边实验出纯晒盐法,长芦盐场的改革,便可以正式开始!”
几人都是看过新挖出的盐田,虽然还剩一点卤水,但已经出了海盐。
也可以说这次改革,第一个目标已经达成了。至于后一个,相处了半个月,王远的许多布置都透露给他们,他们都不认为有失败的可能。
一个个更是激动不已,不管是谁,仿佛都看见通天大道已经开启。
没理会几人的激动,王远提起笔,沉声吩咐道:
“林主事,半个月的摸排探访,长芦盐场有灶丁几何?”
“回大人!”林士章的青布袍沾着盐霜,率先起身回道:
“整个长芦盐场一十六疃,原额八万六千一百灶丁。实存灶丁七万八千四百二十七人,足有万余人的空饷被贪墨。
现存的灶户中,十六岁以上、四十岁以下的青壮,共有七万两千人。
已按大人要求重新分户,一家除了长子,其余青壮皆分出去。”
王远用着狼毫笔,在一个小册子上,记录了一串串数字。
【……七万两千户…】
(大致数据变化)
“这般分完之后,可有不满的声音?”
“并无,本就会分家,如今只不过提前了而已。
而且还有大人吩咐的,令寡妇和未出嫁的女子尽快成婚。使得那些被分出去的青壮,并无太多怨念!
反而对大人多有感激之词!”
“嗯,这般一刀切的做法,还是有些不妥,你必须得安排各地灶甲,时刻盯着些!
那些还有子女未成年的妇女,莫要让人伤害了孩子!
盐田方面的呢?”
“旧有盐田两万三千顷(一顷=一百亩),张明远伙同豪强圈占潮上带五千顷,改作私垦稻田。”
林士章递上测绘图,潮水线标注的朱红刺痛双目,指着图上靛蓝印记,继续说道:
“按周教头的'滩晒古法',可再开垦潮间带新滩八千顷,其中头疃'金卤滩'亩产盐,较之旧法增三成。
若是全部开垦,长芦盐场的盐田将达到三万六千顷。”
王远笔尖一顿问道:
“这般算来,每个灶丁都要管五十亩盐田方可,人数是否少了些?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