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8章 王荆公一般的人!(2/2)
所以早便出现加税的情况,而盐税就是其中之重,如今的盐税已经收到明年的了。
所以此次鄢懋卿南下巡盐,实则就是逼迫盐商们再次吐出利益,这种法子绝对不可继续进行。
哪怕我接下了任务南下巡盐,也是不可能收上来比鄢懋卿收的还多。到时候严党插手其中,说不得还能让他们跑了去!
其二,如今我大明六个都转盐运使司,皆是严党和勋贵们的人。这些人和我们并无太深的联系,不如直接改盐税。
盐税一旦变动,必然也会空出大批的官职,而到时候严党倒台,我们也可顺势插手其中。
至于勋贵,这的确有些麻烦。不过他们也并不是严党一系的人,只要后面能保证他们的利益,相信他们也并不会反对。
其三,那便要说说如今的盐税制度了。
如今的盐税制度,在我看来简直混乱不堪。既有太祖朝的开中法延续,又有本朝出现的余盐制度。
开中法是太祖朝便设立的,设立这个制度的起因,便是为了转嫁边军粮草运输的成本。
这就是需要商人们将粮草运送到边关,而后获取盐引,凭盐引到指定盐场支取食盐进行贩卖。
这个办法也挺好的,可以将粮食运输的成本转嫁给商人。
但到了后来,商人们也不愿意这般运粮食,于是便在边关买粮送去换盐引。这般就让边关的粮草更加急缺,开中法到此也算是名存实亡。
到了嘉靖二年,御史秦钺上奏,请求将余盐折成白银征收,由盐运司类解至户部。
嘉靖六年,户部尚书邹文盛提出盐法六事,其中包括添设引目来管理余盐。
嘉靖八年,尘埃落尽,朝廷最终正式确立了“一引正盐”搭配“二引余盐”的销售方式。同时规定“正引于各边关纳粮草,余盐纳银运司解部”。
至此本朝的余盐制度也算是正式成立了,这种余盐制度,虽然在一定程度遏止了盐税的问题。
但这也是治标而不治本,他将盐商彻底分成了边关盐商和内陆盐商两个群体,这两方的利益诉求并不相同。
而且更可怕的是,余盐制度确立后,国库的税银虽然上升了。但是这却是以由朝廷来承担运送粮草到边关这一成本,整体算来还是朝廷更加吃亏。
如此混乱的局面必然长久不了,余盐的管控也并不强烈,如今某些地区的盐价已经有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了。”
王远说完后,便静静的看着自家师祖,满眼的期待。
这可是他在嘉靖朝提出的第一个改革策略,而且改变的影响也会十分巨大。
不过,徐阶沉默了良久还是摇了摇头:
“你说的这很有道理,不过盐税关乎朝廷稳定,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。除非陛下点头,否则我是绝对没有办法推动的。”
王远听后有些失望了,果然被严党打压久了,做起事来就是容易瞻前顾后。
盐税重要吗?
当然很重要,不过要说影响朝廷稳定,那就有些夸张了。
如今每年的盐税也才一百多万两银子,对于朝廷那么大的亏空来说,也真的就是鸡肋了。食之无用弃之可惜!
只要徐阶有魄力,事情处理起来绝对没有那么麻烦,至少先推行下去是没问题的!
可能是看到王远脸上的失望,徐阶又忽然说道:
“你可以先写份奏折给陛下看看,若是陛下同意了,那我自然也是支持的!”
说到这里,今天谈话也就差不多该结束了。王远想了想转移起话题了:
“师祖、师父,这次我从浙江回来,可是也给你们带了礼物。”
王远说着,神秘的从怀中拿出两块怀表,笑嘻嘻的说着:
“这玩意儿叫怀表,可以用来看时间。是泰西那里的工匠造的小玩意儿,这价钱可不便宜呢,而且就三个,我全给买回来了!”
徐阶也知道王远的想法,暗自叹了口气。也不再说之前尴尬的话题了,可不咋的,什么忙都没帮上!
两人接过怀表后,把玩了一阵,也就放到一边了。
“是挺不错的,听说泰西那边的工匠,就喜欢弄这种小玩意儿!”
三人又就者泰西的话题聊了一阵,王远便起身拱了拱手:
“师祖师父,如今天色也不早了,徒孙便先告辞了,家中父母恐怕已经等急了!”
徐阶点了点头:“嗯,你这般舟车劳顿,的确是要回去好好歇两天!那我们就不留你了!”
又是行了一礼,王远这才缓缓地离开书房。
……
书房里一下便安静了下来。
徐璠突然问道:“爹,你为何不帮他?他可是你孙女婿啊,难道不比外人更可靠?”
徐阶看了一眼自家儿子,并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说道:
“鲁卿,为父今年六十多了,也算是过了耳顺之年。为父在这个位置还能做多少年呢?和严嵩一般干到八十多?”
说着徐阶又摇了摇头,语重心长的说道:
“为父可没有这个信心!为父最多也就再干十年!远儿的确是个好孩子,可我等不了那么久了呀。
十年他能做到哪一步呢?按照我给他的规划,他最好也才到国子监祭酒,若是不凑巧,甚至还要在翰林苑熬资历。
一个五六品的小官,如何护得住咱们徐家呀!
若是咱们自家人出息,我也就不说什么了。可你看看你们一个个!
你我就不说了,没法参加科举,日后为父走的时候,你也得跟着一块离开。
你的那两个弟弟,让他们考个秀才,都还要我走关系,也是指望不上了。
元春如今好些,今年应当是能考上进士的。但他也和远儿一样时间不够了,而且以他的学识,最好也才是二甲进士。
咱们家没人啊,除了靠外人还能怎么办呢?
叔大这孩子我知道,能力和野心都是有的,日后哪怕看在师徒的面子上,也会照拂我们徐家的。
更为重要的是,叔大的资历和年岁已经够了。再加上他还是裕王的讲师,只待扳倒严党,叔大就是我平衡高拱的帮手了。”
不得不说,徐阶的眼光真不咋地。先是将高拱送入内阁,结果高拱不买他的账。
对张居正很好,几乎将他的前途铺好了。结果徐阶倒台,徐家被清算的时候,张居正没出手。
等到高拱倒台后,张居正这才出手,这也算是照拂了徐家。
毕竟张居正也是有改革的野心,怎么可能牺牲自己的前途,来保护师父家呢?
但没发生的事情,谁也不知道!
徐璠这下没话说了,以他的才智,自然是能看到这些东西的。但是他一想到张居正会继承他老爹的政治遗产,就有些不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