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2章 论经,何心隐大展身手(1/2)
双方来参赛的,提前一个时辰便已经到达。而那些来观战的,也是在半个时辰前便已然全部到齐。
到了这个时候,才姗姗来迟,也不知是多大的排场。
不等人跳出来质问,王远率先说道:“诸位实在抱歉,本官公务缠身,却是让众位实在好等!”
王远这话音刚落,何心隐就从颜钧身后走了出来,笑着回礼道:“景行你可没有来晚,现在距离辩经开始,还有一刻钟呢!”
说完之后,何心隐便扭身,冲着在场的众人介绍:“各位师兄弟,这位便是我先前,提到过的王远王景行。他如今正是浙江的钦差,各位切莫怠慢了。”
说完之后,何心隐又扭头,对着王远介绍起场上的人。当然以何心隐的小心眼,他自然不会介绍对手李大儒那边的人。
王远听到后也不敢耽搁,直接便向着颜钧开始行礼:“徒孙拜见师叔祖!在京师时,徒孙便听师祖说过师叔祖的大名!如今总算得见一面,今日也是不虚此行了。”
颜钧立刻就扶起了王远,十分和蔼的说道:“哈哈,景行不必客气,你如今乃是堂堂钦差大人,而我只是一介白身,怎可向我行此大礼?”
王远摇了摇头说道:“师叔祖此言差矣,我今日并非是以钦差的身份过来,而是以阳明心学传人的身份,晚辈拜见长辈此乃应有之事。”
颜钧听到这样说,又是满意的捋了捋胡须:“哈哈,好。不过景行你始终是官场中人,今日的辩经却是不便入场。
不若就在一边看着如何,正好也看看,我们泰州学派和左派,到底哪派更适合你!”
王远点了点头应承了下来,他自然清楚颜钧口中的左派是什么意思?
如今的阳明心学分为三派。
左派王学、泰州学派、右派归寂派。
其中左派是王阳明后人的主张,属于嫡传一派,主张的就是致良知。
泰州学派是旁人从王阳明学说中,领悟出来的,属于先上车候补票的类型。泰州学派的主张是百姓日用即是道。
而右派归寂派,则是最为单薄,他也是后来跟上的,不过因为其中没有什么代表人物,只是属于籍籍无名的阶段。
而这里颜钧为什么提到左派?
很简单,徐阶的师父聂豹就是左派之人。
当然这些都是他的前辈,他自然是不好说什么的,只是笑了笑应承道:“好的!”
在王远到来之后,时间也差不多到了,辩经赛也是时候开始。
这个辩经和现代的辩论赛有些相似,在庭院中垒起两个三尺高的高台,双方轮流派人上去辩经。
也不用什么评委,也不用限定时间,说到另一个人无话可说,对方自己便下去。
至于说死皮赖脸赖在上面,那是不可能的。
他们来辩论赛本就为争个名声,这样赖在上面死不承认,无疑是极大败坏名声的举动。
还不如老老实实的下场,得一个虽败犹荣的称赞!
而垒起两个高台,便更能清楚看见双方赞成的人。
因为这是在府学举办,所以来观看的府学学生还真不少,甚至还有些八九品的小官一来观看了。
不过这毕竟是在杭州府学,而李大儒又在杭州经营了许久,府学中大部分都是崇尚理学之人。
所以一时间,两个擂台旁边,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泰州学派这里,只有零零散散的大猫小猫三两只。而李大儒那边则是人群汹涌,险些都坐不下了。
看见这样的场景,王远也不知道,这次来是赚了还是亏了。
但是事情,是不以王远的意志而转的。很快双方的辩经便开始了。
最先上场的自然是地头蛇,也就是李大儒这边的人。
其中一个年近中年的理学弟子,整衣敛容,神色凝重且严肃,慢慢的走上了高台:“吾等自幼研习程朱理学,深信‘天理’乃宇宙万物之根本准则,唯通过格物致知之法,穷究世间万物之理,方能达至穷理尽性之境。
此乃圣学正统,传承千载,如巍峨高山,不可撼动。君且看那古之圣贤,朱熹夫子,遍览典籍,探究万物之理,方得诸多经典著述,为后世儒学立下万世楷模。
然君等泰州学派,力主‘百姓日用即道’,此说实难令人苟同。若依此而言,世间一切日常琐事皆为道之所在,比如那市井之人,每日为生计奔波,锱铢必较于买卖之间,此等行为亦为道乎?
若人人皆以日用之事为道,而无格物穷理之过程,势必导致行为无据,世风日下,人心惶惶而无所依归。”
话音落下,高台下那些府学学子们,立刻便高呼了起来。
泰州学派这边派出的,第一个上场的就是何心隐,此时他神态洒脱自在,面带微笑,似是胸有成竹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