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小说 > 明末第一狠人:先灭建奴再抢崇祯 > 第159章 屏藩西境六

第159章 屏藩西境六(1/2)

目录

大明的川陕交界处,汉、蒙、回、藏的混居之处,短时间兴起了一座城,那就是大明土甘都司驻地,原岷州、介州首镇——沙城。

暮色中的沙城衙门,灯笼次第亮起,谭威刚处理完公文,就听见院子里传来银铃般的笑声。

推开书房门,只见祝儿正蹲在葡萄架下,用树枝在沙土上认真地写着字,云琴和月画一左一右地陪着她,时不时指着笔画轻声纠正。

月光洒在祝儿柔顺的发梢上,勾勒出的侧影,让谭威的呼吸陡然一滞,这恬静的画面,与他记忆中另一个世界里,女儿伏案写作业的场景重叠在了一起。

\"爹爹!\"

祝儿吐字有些不清,但抬头望见他,眼睛立刻亮了起来,扭着跑进他怀里。谭威下意识地张开双臂,孩童体温透过粗布衣裳传来,让他眼眶微微发热。

自从云琴、月画带着祝儿来到沙城,这座边关衙门,终于有了家的温度,每晚饭后,或是听祝儿哼诵诗文,或是看月画表演歌舞。

他对祝儿毫无保留的疼爱,常让云琴和月画红了眼眶,她们知道这份宠溺里,藏着郎君对朝廷不公的温柔对抗。

时光在忙碌与温情中悄然流逝,转眼间,谭威坐镇三州已数月。当孙跃、岳朋两位铁匠大师带着学徒赶到时,沙城的变革迎来了新的契机。

\"都督,这短铳的锻造工艺,关键在于管口的密封。。。\"

孙跃展开谭威提供图纸,唾沫星子随着激昂的讲解飞溅。

\"还有这力学陌刀,刀身弧度经过改良,劈砍时能借足臂力!\"

谭威摩挲着样品刀,金属特有的凉意顺着指尖传来,他也没想到武器的改进居然这样复杂,不是单单弄个火药枪管就行的,单说材料,就是冶金工艺的究极进化,要先出优质煤,再出焦炭,改进鼓风冶炉,还要符合流水线。

之后的去杂质和密封不单单是技术的革新,那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做基础,一想到后世穿越小说,三天做枪五天造炮,一年半载都能出来火箭筒,谭威就想骂人。

明末缺的不是武器,是思想和制度,就如今这个现状,你前脚刚造出枪炮,第二天朝廷就征用了,隔个半月,满清那边就有成建制的汉人枪炮队了,所以还是步步为营是正道。

谭威这些时日将三州铁匠营的资源迅速整合,沙城旧仓库被改造成宽敞的工坊,风箱鼓动声、铁锤敲击声日夜不绝于耳。

烧得通红的炉火映红了半边天,连城东的城门楼都被映照得宛如红色楼阁,百姓们渐渐忘了它原本的名字,只唤这里作\"红楼\"。

为扩充匠才队伍,铁匠营贴出招募学工的告示,管吃管住到是吸引了部分年轻人,当第一批年轻人忐忑地接过薪饷时,攥着铜板的手都在发抖,那数额竟是他们以前半年劳作所得。

学工王二娃飞奔回家,将钱袋重重拍在桌上:

\"娘!以后咱家顿顿都能吃上白面馍馍!\"

母亲颤抖着双手数钱,眼泪滴在铜板上:

\"当初就该听你的,隔壁张老汉还笑咱们傻,主动给朝廷卖命,现在该轮到咱笑话他喽!\"

类似的消息像长了翅膀般传遍三州,短短几日,铁匠营门口挤满了托关系、递拜帖的人。有人拎着自家酿的美酒,有人捧着山货特产,就盼着能将家中子弟送进这炙手可热的地方。

发薪次日清晨,铁匠营的守卫们威风凛凛地拦在门口,看着那些被拒之门外的年轻人失望的神情,心中涌起从未有过的优越感。

他们挺着胸膛,挥舞着长枪,享受着这份突然降临的权力,而沙城铁匠营的名声,也在这场喧闹中愈发响亮

铁匠营门前的长队蜿蜒数里,谭威站在红楼高处,望着那些攥着自荐书信、挤破头想要入营的年轻人,突然意识到什么。

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老汉正踮着脚张望,身旁跟着满脸期待的少年,这场景让他想起初到沙城时,百姓们眼中对温饱的渴望。

\"停招吧。\"

他转头对杜风正说:

\"另开个孙家器坊,专门打造锄头、铁锅这些日常铁器。\"

杜风正愣了一下:

\"可铁匠营正缺人手。。。\"

。。。

“百姓要的不过是有活干、有饭吃。”

谭威有自己的打算,他可不愿沙城成了个纯粹的军镇。

\"让孙家器坊先吸纳一批人,等满足了民生需求,再视情况招人。\"

很快挂着孙家器坊匾额的铺子在沙城开张,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里,锄头、菜刀等铁器源源不断产出。

周边大户听闻这里有稀罕的精铁农具,纷纷驱车前来,原本冷清的市场变得热闹非凡,货摊前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。

尝到甜头的谭威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,他让人在城门口张贴告示

“蜀商入岷介,税费减半,保境护商,礼客免费。”

同时他专门划出一片土地,规划修建气派的商人住宅,还在城中最繁华的地段建起蜀商会所。

\"备上最好的酒菜,我要宴请第一批蜀地来的贵客。\"

谭威对亲卫吩咐道:

\"让他们知道,在沙城商人也能活得体面。\"

第一批入沙城的蜀商战战兢兢,却在踏入沙城的那一刻愣住了,城门守军恭敬行礼,商会管事亲自迎接,宴席上更是珍馐美馔不断。

\"谭都督如此厚待,我等定当长驻沙城!\"

为首的商人举着酒杯,声音因激动而发颤,后消息传回蜀地,越来越多的商人收拾行囊,赶着满载货物的马车,朝着沙城蜂拥而来,在大明尊商的地方可不多,沙城不仅尊商,那位于蒙藏回汉的优越位置,才是商人最眼馋的。

九月中旬,沙城衙门内气氛凝重,赵岩、徐悠等各部主将齐聚一堂,望着墙上密密麻麻的军事地图,等待着谭威发话。

\"今日召集诸位,是要对军队编制和战术做一番大改。\"

谭威的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道:

\"石圪节、雅龙河,这些仗打下来,咱们暴露出不少问题。\"

他拿起一支长矛,又抽出一柄腰刀:

\"统一武器编制看似整齐,实则不然。近身格斗时,长枪兵和刀盾兵配合不畅,常常各自为战。\"

说到这里,他开始举例分析:

\"秦军为何能扫六合?靠的是严密的方阵配合。蒙古骑兵为何难敌?在于灵活机动的战术。所以整齐的纪律和机动的战术适应不同的战争。\"

徐悠若有所思地点头:

\"都督所言极是,上次作战时,我部就因配合失误,折损了不少兄弟。\"

赵岩却皱起眉头:

\"可照搬这些军队的打法,是否适合咱们?\"

。。。。。。

\"所以我研究了戚家军。\"

谭威展开一卷泛黄的兵书。

\"你们看,戚家军的鸳鸯阵,长短兵器搭配,攻防兼备。他们的编制以小队为核心,训练时着重培养协同作战能力。这才是最适合咱们都司军的路子。\"

谭威顿了下,又分析道: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