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(1/2)
事态从毅王的那份检举名单开始就已经失控了。
肃王他们怎么都想不明白,这个毅王为何发疯,要这样害他们,将他们都害死了,他又真的能得到什么好处
不管他们如何私底下和毅王沟通,毅王都只是闭门谢客,一幅要与他们死干到底的模样。
毅王其实在提交了检举名单之后,就隐隐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,可是沈江霖一再作保,且之前沈江霖提供的信息都完全是准确无误的,这让毅王信任的天平倒向了沈江霖一方。
毅王虽然贵为亲王,但是实际上早就被边缘化了,他的生活可谓是骄奢淫逸,但是他谨记他父王的教诲,绝对不沾权力,哪怕和有些朝臣在私底下有所往来,那也只是关于钱财方面的,在权力方面,毅王可谓是无欲无求。
毅王知道,他的大哥才是他父王倾心培养的接班人,奈何天妒英才,早早去世,没办法了才将毅王的爵位留给了他。
正因为他父王在世的时候,各方面都做的不错,才让爵位得以传承,否则毅王府传到他这一代可是要降爵的。
老毅王弥留之际,久久不能合眼,一直到毅王赶了过来,耳朵凑近他的嘴,听清楚了老毅王交代的最后一句话,他才安心合了眼。
那句话,毅王到现在都记着:认清自己,不碰权柄,守好家财。
毅王虽然不忿他父王对他的看不起,但是他遵从至今,从来没有像其他王爷一般在朝堂后宫安插什么人,弄过什么权。
直到结识了沈江霖,他才知道,什么叫朝中有人好办事。
但是这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,一件事接着一件事,一个讯息接着一个讯息,毅王在这场风暴中简直像是被推着走一样。
在得到沈江霖的支持后,那份检举名单被直达天听,然后狂风浪潮也随之席卷而来。
当一份份检举名单最后在朝堂之上直接公布的时候,许多人面上诚惶诚恐地接受了惩罚,降级的降级、罚银的罚银、充公的充公。
只能暗自受了。
毕竟周承翊比起他爹来,还是仁慈了很多,除非情节比较严重的,大部分的人还是在求情之后,网开了一面,大部分只是对他们进行了经济上的惩罚,而非像永嘉帝似的,一怒起来,杀得人头滚滚。
有了对比,就让人对周承翊的做法更能接受了一些。
皇帝没有做的太过分,那就有其他人需要承受这股怒火。
这些人集体将矛头对准了四王。
一时之间,弹劾四王的奏本漫天乱飞,各种切实的证据还是闻风奏事的折子都呈到了周承翊的案头,周承翊特意压了三天,不管底下臣子怎么闹都没有出来说过一句话,这可就让人没办法接受了。
哦,我们这些臣子做了点小动作,就让我们把吃进肚子里的全吐出来,你周承翊自家皇室中人,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就可以全身而退了
想得美!
在第四天的大朝会上,这件被大家积压在胸口许久的事情,还是爆发了起来。
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憋着气商讨着国事,可是等到快要下朝了,周承翊依旧没有提出任何惩罚四王的说法后,有个朝臣终于忍不住了。
这人不是旁人,正是卓清的儿子,卓文冰。
卓清被下了牢狱之后,虽然现在已经被捞了回来,但是卓清到底年纪大了,在天牢中担惊受怕了三天,又被各种拿着证据逼问,最后实在身体扛不住了,将自己的一点老本家底全吐露了出去,才被送了回去。
卓家在肃王府下隐匿了一万亩的田地,说多不多,说少不少,若说是非法所得,也算不上,只能说是介于灰色地带,便是挂在自家名下,也是无妨的,只是每年的产出多缴纳一些税入罢了。
说真的,卓清做到正三品的吏部侍郎,就这点身家来说,不算过分。
甚至卓清一直以廉洁刚正自诩。
可现在倒好,官声尽毁不说,还将这些年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额外收益一朝之间尽数归零充公,这让卓清如何承受得住
再加上周承翊下旨斥责、让他闭门思过、官职连降三级,更是将卓清弄得又气又上火,接完旨意就“哇”地一声,吐出了一大口的血,当即就昏迷了过去,一直到现在都还没醒。
卓文冰是卓清最有出息的一个儿子,如今任正四品太仆寺少卿,亦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,他第一个站了出来,直接就开门见山,提了自己的几封弹劾奏折,将四位王爷每一个人都弹劾了过去。
其中就有提到“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,为何不处置这四位王爷难道他们比律法还高贵”
卓文冰言辞激烈、目光阴沉,看向四位王爷的时候整个人都隐忍着怒意,一幅不将他们放倒誓不罢休的样子。
卓文冰甚至手头还有证据:“禀陛下,这是微臣搜集的一些额外的证据,还望陛下明鉴。”
卓文冰一步一步上前,走到丹陛之下,双膝跪地,将奏折呈上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