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仙侠修真 > 庶子无为(科举) > 第120章

第120章(1/2)

目录

沈江云做事是十分仔细的,别的官员交接入新部门学习,自然是上官说什么就是什么,按部就班去做,不犯错误就是最好的了。

但是沈江云在拿到这一大堆历年的账本册子之后,经过不断地翻看比对,很快就发现一个事实——浙江清吏司每年所收的田税越来越少了。

浙江清吏司下辖十一个府,根据最基本的常识,这个土地它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,最多就是农业用地方面会将一些荒地开垦出来,算入农业用地的范畴,也就是说,从这个角度来看,农业用地也只会变多,不会变少。

因为土地是农民的根本,是乡绅氏族立足的根基,没有人会嫌弃地少的,只有打破了脑袋想多争一亩地的。

如今大周朝建国已经一百五十余年了,天下承平日久,人口在结束战乱之后就开始休养生息,到现在各地人口出现了极大的增长,浙江地处肥沃之地,水量充沛,经过这么多年的调养,早就将能开垦出来的地都开垦了。

浙江清吏司的田税变少,沈江云是可以理解的,因为浙江也属于文风鼎盛之地,考中举人进士的人在整个大周朝各个地区算是多的,一旦他们走上了仕途,就可以有一定的免田地税赋的额度。

以考中举人为例,便可以免去四百亩的田地税,考中进士的话就可以免两千亩,若是能升到四品官,就可以再免税两千亩地,而做到了二品及以上的话,还可以免税一万亩田地税!

这个免税额度,不仅仅是属于这个人名下的土地,也包括他的家人、宗族的土地都可以免,但是不能免不相干人的。

比如说一个举人可以免四百亩,但是他和他宗族土地加起来只用掉了两百亩的免税额度,有些人就会动歪脑筋,将自己二百亩的田地记在这个举人的名下,通过这样的操作,免除掉自己的田地税,再将免除税赋而得到的利益与这个举人五五分账。

说白了,就是用朝廷的钱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。

这样的方式由来已久,到了后面,虽然也有捅到上面去过,但是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免的闹得太过,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。

所以在沈江云计算田税的时候,他是已经将每一个新晋的举人进士都算了进去,并且每一个人都算了满额的免除,尽管如此,去年和前年的田税相比,依旧短缺了许多。

沈江云到底在官场上混了几年了,发现了这个情况后,他没有直接禀告上官,而是继续核查近五年的账册,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,光是每一年的账册都已经堆的有半人高,沈江云没有沈江霖过目不忘之能,他只能算是记忆力尚好,但是是普通人的那种水准,这项工作对他而言,无疑是十分吃力的。

但是沈江云很有耐心。

旁人问起来的时候,他就说自己初来乍到,多看多学总归不会错,很多人看到沈江云案头堆了那么多陈年旧账,也只是撇撇嘴,认为沈江云挺会在上峰面前装相的。

没有人会相信,沈江云会真的一条一条记录看过去算过去。

都是前人做的账本,和沈江云一个新来的有什么关系

查到了错处,上任者早就调任离开了,若是卸任被贬的,继续去找茬,难免不被人说是在落井下石;若是对方升迁走的,那更不敢去得罪了,这不是自己找死吗

再说了,真的仔细去看那一本本账册,看的人头晕眼花的,又能有什么好处本身户部就有一些小吏去做帐房的活,他们户部的官员只需要核验盖章而已,谁还有这个闲工夫自己去逐条核对计算

可是沈江云埋头去看,勤勉做事,在户部衙门看了整整四个月的账本,从冬坐到夏,耐住性子一页一页仔仔细细看过去后,沈江云总算厘清了一些关窍之处。

沈江云的上官是户部郎中裘承德,平日里裘承德对沈江云青睐有加,时常提点,可是等到沈江云终于有了结论之后,他没有第一时间和裘承德商议,而是带着满腹的心事回了家。

沈江霖今日不当值,在家中休息,谢静姝自从发现了那处藏书之地后,简直就像是小老鼠进了米仓,每天乐不思蜀,看书看的不亦乐乎。

她什么都不挑,只要是书她就爱看,甚至到了足不出户的地步,若不是她有不懂之处,可以随时来请教沈江霖,沈江霖都认为她比自己这个起居郎还要忙碌许多,轻易见不到她。

沈江霖看她能够如此自得其乐,也不说她,每日里她只要到公公婆婆处请个安,和大嫂说几句家常,就可以回到“清风苑”继续读书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