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8章 兽面三足簋(1/2)
唐青沿着地下裂缝继续向前走,小金牛在前面转来转去,跑的很欢快。
“古先生,前面有一件青铜器。”眼尖的泉哥喊道。
唐青笑道:“泉哥眼睛也太尖,都铺满了泥土还能看见青铜器。”
【泉哥长着四只眼,肯定比我们的眼睛尖。】
【泉哥的眼睛看着小,却比谁都眼尖。】
【泉哥眼睛就是咪咪眼,还一瞟一瞟的,有种贼眉鼠眼的感觉。】
青铜器落得地方挺显眼,主要是青铜器有点大,整个露在地缝的地面上。
“不会是青铜鼎吧?”泉哥惊讶道。
“要是杞国的青铜鼎,那今天就遇到重宝了。”
唐青向青铜鼎走去的时候,“我看不太像青铜鼎。
如果是青铜鼎,个头应该还要大一些。
这件青铜器有点小。”
唐青接着说道:“掉下来的人都是来参加祭祀活动,应该是一件祭祀装物品的青铜器。”
唐青终于走到青铜器前,他用手刨开上面的泥土。
他首先看看到是三条青铜器的腿,更确切的说是三条兽面纹青铜器腿。
“看来这件青铜器掉下来,是倒立在地上。”唐青说着就要把青铜器翻过来。
“这么高掉下来,不知道青铜器有没有摔烂?”
唐青翻过来那一下,泉哥说道:“古先生,是一件青铜簋。”
唐青也认出是青铜簋,“可惜了,簋的盖子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。
簋的盖子说不定被埋在了泥土里,不太好找。”
泉哥笑道:“古先生,有青铜簋的下半部分就可以,那也绝对是国宝级文物。”
【我去博物馆里见过青铜簋,不过我见过的好像是四足。】
【这种青铜簋,不同朝代,不同国家,制作出来都有点差别。】
【这种三足青铜簋,可能是杞国特有的产物。】
唐青把青铜簋表面打扫干净,“这位网友说的对。
青铜簋的兽面三足,在当时还真可能杞国才有。”
“其实,在商周时期的青铜簋腿部形制是多样化的。
我们常见的有圈足,也就是说的无腿。
还有三足或者四足,当然四足在商朝比较多。”
“在后期春秋战国时期,出土的三足簋就多了起来了。
比如东鲁长清仙人台出土的春秋青铜簋,它就是“三条腿”。
簋足的面部呈兽面形,而触地的部分为爪状,可以说铸造工艺相当精湛。”
唐青又转移回话题,“我们还是说杞国的三足簋。
不知道有没有人去过江城博物馆,在那里面有一件杞国的三足簋。”
“这件三足簋是出土于东鲁新泰,它的腿部形制也是三条兽形足。
而这件三足兽面簋,被考古人员命名为杞伯簋。”
“当时考古人员命名为杞伯簋,是根据青铜簋上的17个铭文而命名。
17个铭文铸在簋内壁,“杞白(伯)每(敏)亾乍(作)鼄(邾)女枣(婡)宝簋,子子孙孙永宝用享。”。”
唐青这次说的时候,系统直播间还相对应的把字显示了出来。
“当然,我刚才念的字,都是考古人员翻译过来的。”
【总共就十多个字,我怎么有那么多字都不认识。】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