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5章 研发项目(1/2)
就这样,何大清利用一封信和白寡妇办理了离婚手续,返回京城。
与此同时,张建华则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材料学的学习上,靠着过目不忘技能,他的学习速度非常快。
几乎可以说是一天一个台阶,仅仅不到三个月就达到了博士的水平。
让教导他的刘昌旭教授直呼不可思议,认为他一定能改变华国在材料方面的落后局面。
“建华,你可以毕业了,我已经没什么可教你的了。”刘昌旭感慨的说道。
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天才,以前也一直引以为荣。
直到遇到张建华,他才明白什么才是“人外有人,山外有山。山外有山,天外有天。”
如今的教授和后世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专家教授可不同,他们学识渊博人品贵重,非常乐意提携后辈。
也愿意看到后辈们能够超越自己。
因此面对张建华的天才表现,刘昌旭教授不仅没有阻拦,反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,让他可以研发出更多的材料,为新华国的建设添砖加瓦。
“您过奖了,我还差的远呢!”张建华谦虚的说道。
“你就不要谦虚了。说说,下一步有何打算,是离开学校还是?”杨昌旭问道。
“去年在港岛谈判时认识了一些爱国商人,他们当时要给国家捐款,陈部长没有同意。
最后我建议让这些人通过各自的手段,收集全世界的教材以及一部分前沿科技的论文资料。
今早陈部长派人通知我这批教材已经到了,送到了教育部。
我专程询问了工作人员,里面有一些其他国家在材料学方面的教材以及论文,我想继续学习一段时间,把这部分知识吃透,然后再去搞研究。”张建华想了想道。
“这是好事,尤其是论文,能了解世界各国在材料方面研究的前沿领域,有助于拓宽视野。”刘昌旭教授赞同的说道。
“是的,我也是这么想的。”张建华真实的目的是借助这部分资料,推导自己垂钓到的技术资料。
“那行。”刘昌旭并没有反对他。
尽管这些爱国商人费尽心思,但收集到的都是一些公开的资料,有助于提升大家的基础以及了解世界各国的材料学水平,但对于研发却没什么太大的作用。
不过那是对其他人,对张建华就不同了。
他身怀各种材料学的研发资料,可以直接照着资料进行研发。
之前没有拿出来是因为没有一个好借口,即便在天才也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。
这也是他专程到全国材料最好的两所大学之一来学习。
从外国弄回来的这部分教材和论文,代表着一些前沿科研理论,基础上也比国内的更广泛。
可以补足张建华在基础理论上的不足,让他可以解释各种材料理论。
换句话说,一旦熟悉了这部分资料,就可以进行研发阶段了。
于是,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之后,张建华宣布告别理论,向实践转化。
他第一对准的是金属材料,用途非常广泛。
事实上他垂钓上来的材料技术不仅仅有应用金属材料,还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、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