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其他小说 > 仙途逆世缘起 > 第366章 雾隐余波:灵雾新生

第366章 雾隐余波:灵雾新生(1/1)

目录

林夏的新作《雾隐之境》续篇出版时,距离那场与“雾灵”的对峙已过去三年。新书发布会上,镁光灯聚焦在她身后巨大的投影幕布上——那是雾隐镇如今的航拍图,青瓦白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蜿蜒的溪流穿过稻田,再也不见昔日浓稠如墨的雾气。

“林老师,很多读者好奇,您书中描写的‘雾灵’是否真实存在?”记者的提问让会场突然安静下来。林夏抚摸着封面上周远的日记残页复制品,那些扭曲的字迹似乎还带着雾水的潮湿感。“当你站在雾隐镇的清晨,能听见露水坠落在叶片上的声音与百年前别无二致。或许答案就藏在这些永恒的瞬间里。”

散场后,林夏收到沈川的短信:“后山的野樱开了,今年特别早。”配图里,粉白的花瓣飘落在石径上,尽头是座崭新的祠堂。自从雾隐镇重获新生,沈川辞去刑警工作,留在当地筹建民俗博物馆,试图用另一种方式守护这片土地。

次日清晨,林夏踏上开往雾隐镇的列车。车窗外,山峦逐渐被晨雾笼罩,不同于往昔的压抑,这层薄雾像层轻纱,温柔地包裹着苏醒的世界。出站时,她看见沈川倚着老式自行车,车篮里装着油纸包好的桂花糕——那是镇上老字号的新品。

“带你去看样东西。”沈川载着林夏穿过挂满红灯笼的街巷,老人们笑着和他们打招呼,几个孩童追逐着从身旁跑过,惊起檐角的麻雀。行至后山脚下,一座青石牌坊赫然立在眼前,匾额上“雾灵祠”三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耀。

推开雕花木门,林夏愣住了。祠堂中央供奉的并非传统神像,而是一块天然形成的雾状水晶,在灯光下流转着柔和的光晕。四周墙壁上,绘制着雾隐镇千年历史的壁画:先民们在雾中播种,孩童在雾里嬉戏,直到贪婪的商队带来炸药开山取石,惊醒沉睡的雾灵。

“这是全镇人的决定。”沈川指着壁画最末处,“我们不再恐惧雾,而是选择理解它。”他拿起案上的登记簿,泛黄的纸页间夹着游客留下的许愿笺,有人祈求学业进步,有人希望家庭和睦,还有张字条用稚嫩的笔迹写着:“雾灵婆婆,别再吓人啦,我想和小伙伴来玩。”

傍晚时分,薄雾如约而至。林夏和沈川坐在溪边的老槐树下,看雾气漫过木桥,将整个小镇渲染成水墨画卷。突然,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,循声望去,是几个年轻人围坐在篝火旁,其中一人正吹奏竹笛。

“他们是来拍短视频的。”沈川递过烤红薯,“现在雾隐镇成了‘治愈系’网红打卡地,民宿都要提前三个月预订。”火光映照在他脸上,林夏注意到他眼角多了几道细纹,却比从前更显从容。

深夜,林夏独自漫步在雾气氤氲的老街。月光穿过薄雾,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经过周远老宅时,她停下脚步——这里已改建成“雾隐故事馆”,橱窗里陈列着她的小说手稿和当年的新闻报道。忽然,一阵风卷起地上的落叶,在她脚边拼成奇异的图案。

“还是这么爱冒险?”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。林夏转身,只见雾气中浮现出半透明的身影,轮廓依稀是当年的“雾灵”。它的面容不再冰冷,反而带着温和的笑意。

林夏深吸一口气:“我只是想看看,放下仇恨的世界是什么模样。”

“你做到了。”雾灵的声音如同山涧清泉,“人类与自然的平衡,从来不是靠惩罚维系。”它抬手轻挥,雾气顿时化作万千萤火,在夜空中闪烁。“这些年,我终于明白,守护的真谛是包容。”

晨光初现时,林夏在民宿的露台上记录下这段对话。远处,沈川正带着游客参观祠堂,孩子们的笑声穿过薄雾,惊起一群白鹭。她望着渐渐消散的晨雾,在笔记本上写下:“当我们学会与未知和解,迷雾终将化作指引前路的光。”

此后每年樱花季,林夏都会回到雾隐镇。她见证着小镇的蜕变:民俗博物馆里,孩子们听着“雾灵”的传说不再害怕;直播间里,年轻人用镜头展示雾中茶园的美景;老街的咖啡馆里,游客们分享着各自的故事。而那层薄雾,依然会在清晨和黄昏如期而至,只是如今,它带来的不再是恐惧,而是诗意与宁静。

某个深秋的傍晚,林夏和沈川坐在祠堂前的石阶上,看夕阳将雾气染成金色。“你知道吗?”沈川突然说,“最近有地质学家来检测,说雾隐镇的雾气里含有特殊的负氧离子,对身心特别有益。”

林夏笑了:“或许这就是‘雾灵’给我们的另一个答案。”她望着远处嬉戏的孩童,他们的身影在雾中若隐若现,恍若当年那个被浓雾笼罩的小镇里,那些惶恐不安的灵魂。

暮色渐浓,雾气悄然漫过脚踝。林夏闭上眼睛,感受着潮湿的雾气轻抚面庞,恍惚间,她听见了雾灵的低语,那声音里满是释然与欣慰:“看啊,这就是我守护的人间。”

在这个被雾气温柔包裹的小镇上,曾经的恐惧与秘密,都化作了滋养新生的养分。而林夏知道,她与雾隐镇的故事,永远不会真正结束——因为在每一个雾气弥漫的清晨,都藏着新的希望与可能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