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3章 叶辰能不能进NBA(2/2)
这种暗含“东亚篮球弱鸡论”的逻辑,竟获得1.2万赞同,评论区里“华夏人就适合打乒乓球”的冷嘲热讽此起彼伏。
当争论从篮球技术延伸到种族天赋,b站Up主“阿正说球”发布的《打破刻板印象:黄种人篮球的破局之路》意外出圈。
这位留漂亮国硕士用数据对比了近五年NbA球员的体测数据:“库里的垂直起跳高度不如叶辰,东契奇的冲刺速度比他慢0.7k\/h,所谓‘人种差距论’该更新了。”
视频结尾,他放出叶辰与NbA发展联盟球员的训练赛片段,面对肌肉虬结的黑人球员,叶辰用连续变向和节奏变化三次戏耍对手,弹幕瞬间被“谁说黄种人不能飞”刷屏。
抖音上,“国风篮球”话题突然爆火。古风音乐人“墨韵弦音”将叶辰的扣篮画面配上编钟古乐,制作成《少年中国说》V:“美哉我少年中国,与天不老!壮哉我中国少年,与国无疆!”
当叶辰在空中舒展如白鹤亮翅的画面,与“东亚病夫”的历史影像交叉剪辑,这条充满文化隐喻的视频,在00后群体中引发强烈共鸣,#叶辰就是现代大侠#的话题阅读量超8亿。
值得玩味的是,NbA官方微博发起的“叶辰能否登陆NbA”投票中,海外Ip投票呈现出戏剧性反差:在美华人留学生群体以92%的支持率力挺叶辰,而美国本土球迷竟有45%选择“值得双向合同一试”。
《纽约时报》体育版罕见发文《当东方闪电照亮麦迪逊》,文中引用NbA高管匿名评价:“我们从不拒绝有独特卖点的球员,何况他还拥有14亿潜在观众。”
在这场全民大讨论中,体育博主“篮球诗人”的观点颇具代表性:“叶辰能不能打NbA早已不是单纯的竞技问题,而是当代青年文化自信的试金石。”
这种判断在高校bbS得到印证:清北论坛上,经济系学生用“比较优势理论”分析叶辰的商业价值,哲学系学子则探讨“体育偶像与民族认同的建构”,就连数学系大神都开发出“NbA生存概率模型”,将文化影响力、商业开发潜力等非竞技因素纳入计算。
最令人深思的是“小镇做题家”群体的集体发声。
在豆瓣“985废物引进计划”小组,一篇《叶辰教会我们的事》获得高赞:“他让我想起高考前夜还在球场挥汗的自己,原来黄皮肤、厚眼镜的‘乖孩子’,也能在强者如林的舞台上发光。”
这种情感投射,让叶辰超越了体育明星的范畴,成为新一代青年打破“天花板效应”的精神符号。
而作为事件的主人公叶辰,早已经躺在床上睡了过去,最近今天身体消耗太大,再加上今天下午身体的消耗,早已经疲惫不堪,晚上随便吃了点东西,回到宿舍冲了个澡,躺在床上就睡了过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