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3章(2/2)
同时,王建业通过店铺的社交媒体账号、店内海报等渠道发布声明,提醒顾客注意辨别正宗的王氏分店,避免前往假冒店面消费。
“亲爱的顾客朋友们,近期出现了一些假冒王氏分店的店面,请大家认准我们的官方地址和标志,不要被误导。
我们只在连云港新浦街和[新店地址]设有分店,其他均为假冒。”
声明在网上发布后,引起了顾客们的广泛关注。
一位顾客在网上留言道:“王老板,你们一定要严惩这些假冒者,我们信任你们,可不想被那些假冒的店骗了。”
王建业回复道:“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,我们一定会维护好品牌声誉,给大家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。”
经过工商部门的深入调查和严厉打击,许多假冒店面被依法取缔,王氏分店的声誉逐渐恢复。
在这个过程中,王建业也意识到品牌保护的重要性。
他开始着手申请商标注册,为王氏分店建立起更完善的法律保护屏障。
“商标注册后,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品牌,防止别人冒用。
这是我们长远发展的必要措施。”
王建业对团队成员说道。
在努力解决外部问题的同时,王建业并没有忽视店内的管理和品质提升。
他持续加强对食材供应链的把控,亲自与更多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确保无论新店老店,都能使用到最新鲜、最优质的食材。
“供应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们菜的品质,我们要严格筛选,不能有丝毫马虎。”
王建业在采购部门会议上强调道。
在服务方面,他定期组织员工培训,邀请专业讲师传授最新的服务技巧和理念,力求为顾客提供更加贴心、周到的服务。
“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,我们要让每一位顾客都感受到家的温暖。
大家在服务过程中,要注重细节,用心去关心顾客的需求。”
王建业在员工培训大会上说道。
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实施,王氏分店重新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喜爱。
不仅本地的回头客越来越多,外地游客也纷纷慕名而来,店门口常常排起长龙。
在一个繁忙的周末,一位来自bj的游客走进店里,兴奋地说:“我在网上做了好久攻略,都说你们家是连云港必吃的餐馆。
今天终于来尝尝啦!”服务员热情地招呼道:“欢迎您远道而来!我们店保证让您吃得满意。”
这位游客品尝完菜品后,赞不绝口:“真的太好吃了!食材新鲜,味道正宗,服务也超棒。
回去我一定要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们。”
王建业在旁边听到游客的称赞,心中满是喜悦:“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,只要我们一直坚持做好品质和服务,就能赢得顾客的认可。”
……
九十年代中期,南通南大街依旧散发着古朴与繁华交织的独特韵味。
街边的店铺鳞次栉比,木制门窗透着岁月的斑驳,招牌在微风中微微晃动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
街头巷尾弥漫着各种各样的香气,有糕团店的甜蜜芬芳,也有小吃摊的诱人烟火味。
就在这条热闹的街道上,王建业怀揣着满腔的热情与期待,开设了一家充满徐州特色风味的分店。
开张那天,阳光慷慨地洒在店门口,崭新的招牌熠熠生辉,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着,碎纸屑像红绸一样散落在地上。
王建业站在店门口,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,他身着整洁的中山装,不停地向过往行人招手,邀请他们进店品尝来自徐州的美味。
店内装修简单却不失特色,墙壁上挂着几幅徐州的风景画,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,服务员们精神饱满,随时准备迎接顾客。
然而,现实却如同一盆冷水,无情地浇灭了王建业的热情。
照搬的徐州特色菜在这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。
南通人饮食口味偏甜鲜,喜欢食材本身的清淡与鲜美,对于徐州菜那种浓重的盐酱风味,实在是难以接受。
开业后的首日,店里冷冷清清,服务员们站在空荡荡的店里,眼神中满是失落与迷茫,偶尔有几个人进店,看了看菜单,皱皱眉头就转身离开了。
开业首周,情况并没有好转,日均客流量不足20人。
店里显得格外冷清,桌椅空置,灯光都显得有些寂寥。
王建业心急如焚,他在店里来回踱步,眉头紧锁,内心充满了焦虑与困惑:“为什么同样受欢迎的徐州菜,到了南通就无人问津了呢”隔壁老字号“四宜糕团店”门前却是另一番景象。
这家店传承多年,口碑极佳,门前总是排着长队。
店里飘出的甜香和人们的欢声笑语,与王建业冷冷清清的餐馆形成鲜明对比。
“四宜糕团店”的伙计们偶尔会望向王建业的徐州菜馆,忍不住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。
其中一个瘦高个伙计,穿着干净利落的围裙,倚在门口,对着身边的同事扬了扬下巴,大声说道:“北边来的那店,天天都没什么人,还卖那些重盐重酱的玩意儿,哪比得上我们的文蛤饼啊!”旁边的同事听了,忍不住笑了起来:“就是,咱南通人就喜欢这鲜甜的口味,那些咸得发苦的菜,谁会爱吃呀!”这话正好被路过的王建业听到,他的脸瞬间涨得通红,心中既愤怒又不甘:“难道我的徐州菜在这里就真的没有出路了吗”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,王建业决定带着厨师团队深入南通的大街小巷,了解当地的饮食风俗。
南通的清晨,阳光柔和而温暖,洒在青石板路上,泛出淡淡的光泽。
王建业和厨师们走在街头,看着一个个早点摊前排满了人,人们手中拿着热气腾腾的面食,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。
“看,南通人早餐这么喜欢吃面食,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方面入手”王建业指着那些热闹的早点摊,兴奋地对厨师们说。
厨师们纷纷点头,眼中闪烁着希望。
他们走进一家又一家早餐店,点上当地特色的面食,细细品尝,还不时与老板攀谈。
“老板,你们这面味道真不错,能跟我们说说制作的窍门吗”王建业微笑着询问一位早餐店老板。
老板热情地回答:“我们这面啊,讲究一个鲜字,汤要用骨头和鲜鱼一起熬,再配上点虾籽,味道那叫一个鲜美。
面条也要选好,煮出来才劲道。
你们是外地人吧怎么对这感兴趣”王建业赶忙解释:“我们在这开餐馆,想了解了解当地的口味,融入一下。”